捎一篮家乡的豆角

狄永萍

走在乡间的田埂上

便自然亲近起来

太阳正在升起,半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破土而出。豌豆花与油菜花、麦田互为相隔,天底下,白一片,绿一片,黄一片,气钧无穷。一片生机,一片肃穆,我在这个境界里流连往返。豌豆的茎太小,太嫩,太柔弱,它的叶如瓣瓣破裂的心。还有一根根游丝的触须,看看它不由得心中泛起一股淡谈的酸楚与伤感。它匍匐的模样也是惹人心疼,在黄黄的土地上,就这么静静的一躺,很无辜的样子。它昂扬的头颅挣扎着像要远行,无奈身子太弱,娇弱的如“红楼梦”里的林妹妹。

这片土地上太阳在不断地升起。

豌豆算得上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

先是几朵白花怯怯地开,接着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花开满山坡,那些连绵不绝,在阳光下白的耀眼的豌豆花在蓝色的天空衬托下,好像飘散着银色的热气,风一吹,虚幻不定,几只鸟飞过时,竞然像飞在梦中那般不定形状。

太阳飘上了天空,阳光热烈起来,乡村的绿变的更加深沉。这嫩嫩的,糯糯的鲜美的豆子,那淡淡的,身子鼓鼓的,带有清香的豆荚,像一只只小船,荚里的豆子宝宝左一排,右一排地躺着,还是交叉的,很是可爱。

我真是由衷的喜欢豌豆。

阳光变的越来越炙热,中午时分,太阳金光万道,唯有豌豆顶一身的白花,迎着朝阳,在向上挣扎,那一根根长茎似乎变得更长,看看刚刚接上豆角的豆秧在微风中,摇曳着,成片的起伏着,白茫茫的花海中,觅食的鸟儿,正在霞光里飞翔,优美的影子,仿佛是剪子剪出的剪纸。

站在田埂旁

我的双脚像被家乡的泥土粘住了

霎时记忆打开了一扇尘封的门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乡下孩子的零食只能从树上摘、地里找,豌豆田只要靠近村子,馋虫就会在孩子的肚里撕咬。只要豆角一胀饱肚子,孩子们就耐不住了,常常三五成群躲在灌木里伺机而动,地头巡视的老头,撵走了一窝又一窝。偷来的豆角最香甜,我们姐弟们围着煮熟的豆角,你拿我捏,连皮送嘴里,牙齿咬住一拉,豆豆满嘴香。青豆、嫩豆壳的柄端,捏住豆角蒂往外一拉,透明的内皮剥离,真皮填到嘴里,也是脆生生的甜。

再以后,土地分到每家每户,可我们姐弟都先后成家,远离了家乡。但父亲每年都要选出一块自家的上好良田,种上豌豆,等豆荚饱胀时,托人给我们带话回家吃豆角。有时工作实在忙脱不开身,父亲便亲手摘好一篮蓝的豆荚,给姐弟们捎去,因为我离家最远,父亲特意留一块长势最好的豆荚等我,吃豆角成了父亲的等待,我的牵挂。

站在田埂上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乡亲们“一粥一食”来之不易

每逢豆秧泛黄时,乡亲们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有时父亲疲乏极了,一边打盹,一边跟着滚动的石碾,他扬着鞭子,打着号子,一半是催马,一半是让自己醒着。翻场、扬场,印象中的父亲经常是灰头土脸的。尤其到了入仓库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腰,背着重重的麻袋,吃力地向前移动,汗水和尘土凝结在了一起,像块硬壳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乡下人再啥没有,有的是力气”,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心像被人揪了一下。

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照红了田野

离开时,我回望

久久不愿挪动脚步

似乎视线之外的父亲

提着一篮豌豆荚向我走来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简单的生活,比诗更浪漫。

木垒网事治愈你的心和胃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丹丹

校对:张永泽

审核:俞倩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