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与淡竹叶之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和淡竹叶。他问,爷爷,为什么这竹叶和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功用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分开。爷爷点点头说,没错,它们的功用确实相近。然后爷爷便带小指月到田边去看淡竹叶,跟小指月说,你看这淡竹叶植物就像草一样,生得低矮,竹叶呢?小指月说,像树一样,长得很高大。爷爷又说,你有没有发现竹叶的药性里头多了点辛散,这是为什么?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竹叶体积更大,向高处和外面开枝散叶的功能更强,一般药物倾向天者都往外疏散,一般药物匍匐于地者,大都往下淡渗。爷爷听后点点头说,你继续说下去。小指月说,这竹子长得高大,很自然地四处疏散,虽然它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利尿,但这竹叶更偏于走上焦,因为比较高,它能够凉散上焦风热,所以银翘散里头用的是竹叶。爷爷又说,那淡竹叶呢?哪个名方用到淡竹叶呢?小指月一想,马上明白了,说,导赤散里头用到了淡竹叶。爷爷说,那为什么用淡竹叶呢?小指月笑笑说,爷爷,你看淡竹叶生在比较潮湿的地方,而且这淡竹叶长得不太高,而且没有竹子高大,一茎直上,相比较而言,这淡竹叶更像匍匐在地上的草。爷爷点点头说,按它这种形象对应到它有哪方面的功能特长呢?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本乎地者亲下。这低矮的淡竹叶以甘淡为常,淡味更能够走下焦,淡渗利尿,所以淡竹叶更偏重于导热下行,利尿通淋。所以导赤散治疗心经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热赤的时候,必用到淡竹叶。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淡竹叶和竹叶两味药基本上可以代用,都是甘淡偏寒,能清热除烦,治疗心烦口渴,小便赤,甚至心经火热引起的口舌生疮。淡竹叶更善于利尿通淋,治疗湿热淋证,比如小蓟饮子、导赤散用淡竹叶。而竹叶更长于清心胃热,凉上焦风热,所以竹叶石膏汤或银翘散常用到它。小指月又问,那竹叶卷心呢?我看你治疗一些温热病发热的孩子,不爱喝药的,你就叫大人们采点竹叶卷心,加点冰糖,一熬水味道淡淡的,非常可口。孩子一喝热就退了,心也不烦了,晚上也不闹夜了。爷爷说,是啊,你看这竹叶卷心卷成像心一样,还没有完全放开,它善入心经,清心泻火的功能更强,常用于治疗温病高热,心烦躁。所以你看热陷心包,神昏哭闹的孩子,在清宫汤里头,就用竹叶卷心配连翘心和莲子心。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宫乃心之宫城,即心包也,用竹叶的心来通人的心,同类相投,以心入心,善清心包之热,导热下行。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温病条辨》曰,银翘散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克,金银花50克,苦桔梗30克,薄荷30克,竹叶20克,生甘草25克,荆芥穗20克,淡豆豉25克,牛蒡子30克。上杵为散,每服30克,鲜苇根汤煎服。《医方简义》:导赤散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清心除烦治失眠有个读书人,因为长期用心脑太甚,熬夜看书,思虑过度,最后导致心中烦热,睡眠不宁,读书都读不进去。晚上做梦都是在考试,脑子想停下来却停不住,这样搞得白天没精神,读书效率大减。他说,老先生,你看有没有简单的偏方,不用煎汤喝药,就搞点泡茶方或者煮水方,这样好省点时间读书。爷爷笑笑说,年轻人别那么急,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有句话叫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啊。这读书人一提到书,他就来了精神,随口吟诵道:苟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之十日寒。爷爷听后,点点头说,你看这弓拉满了必断,人过急过快了必生病。欲速则不达啊!你看你想把书读得快,你这身体一旦吃不消,生病了,反而速度变慢。这读书人说,那我该怎么办呢?爷爷说,读得快,不如读得久,你看龟兔赛跑谁最后赢,不是快的赢,而是匀速慢慢前行的,才笑到最后。这读书人听后,点点头说,老先生所言甚是。晚辈回去后,必当少熬夜,早睡早起,把身体搞好。爷爷又问,平时尿黄不黄啊?这读书人说,有点黄。爷爷便说,那就行了,你回去用点淡竹叶和酸枣仁两味药煎汤就行。结果这读书人就用这么简单的小偏方,喝了两天,晚上睡觉就好了,心也不烦了,尿也不赤了。《本草纲目》曰,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小指月说,爷爷,这小偏方从哪里来的啊?爷爷说,你去看看《慎斋遗书》,爷爷在那里做了点笔记。小指月打开《慎斋遗书》,发现里面记载道:凡人夜间多思,致睡不宁者,淡竹叶、枣仁二味煎服即安。小儿夜啼《名医别录》曰,竹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有个两岁的小孩子,白天睡觉很好,一到晚上就啼叫哭闹,或者时哭时止,有时整夜都哭。既没有着凉,也没有挨饿,怎么会哭得通宵达旦呢?这必有原因。爷爷问,这孩子的脸这么红赤,尿是不是很黄啊?这家人说,没错,没错,从出生到现在,这孩子尿一直很黄,没有清稀过。爷爷说,那奶粉不要搞得太浓给他吃哦。这家人说,为什么,不是浓一点孩子长得壮一点吗?爷爷说,搞得太浓了,身体就容易有积热,身体一有积热,就容易生病,身体一生病,身体反而长不好。这家人说,那该怎么办呢?爷爷说,给孩子吃得淡一点,奶粉少放一点,搞得清稀些。清淡点的食物,孩子吃了后,容易排大便,体内不容易有积热,小便也不会那么赤。小指月说,爷爷,这孩子晚上啼哭、心烦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小孩子脸上红热,小便又涩赤,心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这都反映他心胸一片烦热。所以上面通过脸来散热,下面通过小便水道来泄热,但仍然排泄不了,所以晚上就哭闹不止。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那如何用药呢?上面透热外出,止夜啼,下面又能导热下行,利小便。小指月说,有了,用蝉蜕,能够散风热,透热外出,又能定惊,止小儿夜啼,再加点竹叶导心经之烦热从下面水道利出,这样上透下利,心胸就不再烦热,就不会再闹夜了。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就用这小招法。抓上一把蝉蜕,再采一把竹叶,放在一起,煲水代茶饮。这孩子喝后,小便马上清稀了,心也不烦了,所以晚上睡得很安静,也不再再闹夜了。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

淡竹叶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1)淡竹叶(竹叶)与前面介绍的石膏、芦根、知母、天花粉相似,能清热泻火。对于温热病气分热证可作为清气分热的药物,作用与芦根、天花粉比较接近,作为辅助。但淡竹叶又归心经,而其他药物都只是归肺胃经(知母又归肾经)。

(2)淡竹叶更主要的功效是清热利尿,更多地用于湿热淋证。

(2)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叶(鲜竹叶),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它所用的竹叶,都是鲜竹叶,不是淡竹叶。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如处方只写竹叶,都配淡竹叶。如需用鲜竹叶,必须临时采集。淡竹叶的根,据文献记载,能破血堕胎,有待研究。

(未完,待续)

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ly/1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