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谱淡豆豉
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吃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抵是从人工调味品的发明开始的,主要是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酱油及豆豉一类。其中的豆豉和酱油本是一家,确切地说,豆豉是生产豉汁(即酱油)的重要中间产品,因其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制作技术流传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后发展成为当地的名特产,如日本的纳豆、印尼的天培。 我国人民制作豆豉时间之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谓:“豉为配盐幽菽者,乃咸豉也。”南朝的陶弘景说过:“豉出襄阳,钱塘者香美而浓。”这说明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风味独特的豆豉。而据史料记载,两汉时豆豉的酿造和食用便已经很普遍了,其在烹饪界的地位与食盐可谓是不相上下。 豆豉作为我国人民在烹饪中最早使用的调味品之一,在民间素有“南方人嗜豉,北方人嗜酱”的说法,尤在我国的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区常见,像盛行百年不衰、蜚声海内外的三大名豉即“潼川豆豉”、“太和豆豉”和“浏阳豆豉”均出自南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里,豆豉的风味也不断地复杂多样化,逐渐成为群众普遍食用的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如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介绍四川的浦州豆豉味道浓烈——“味咸做法与诸豉不同,其味烈”。而宋朝陆游则留下了“梅青七配吴盐白,笋美偏宜蜀豉香”的名句。 根据制醅发酵时使用食盐与否,豆豉分为咸、淡两种。 咸豆豉主要用作调味品,适用于多种炒、蒸.烧、拌类菜肴的制作,如用于红烧肉类、鱼类则愈煮愈香,其味之鲜美尤胜过酱油。在食用白斩鸡、炸猪排、面条时,用豆豉作为佐料,其风味也别具一格。 而淡豆豉则主要用来入药,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处方名便是“淡豆豉”。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如伤风感冒时,可将豆豉与姜、葱同煮,趁热服下,出汗即愈,其方名叫“葱豉汤”,而在治疗感冒的名方“银翘散”中,也有淡豆豉的身影。 豆豉这种兼有烹饪调味与药用治病于一身的特性,不得不让人想起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他是我国最早的美食家,不仅被称为“厨师鼻祖”,也是将烹调技术与养生相结合,创立食疗方,开后代“药食同源”之先河的第一人。 hsh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zz/2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节气推拿雨生百谷夏将至,调养补身正当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炮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