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小君
柴胡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小柴胡汤歌诀 性状鉴别:柴胡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略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枝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 中药小故事 在很久以前,蜀国的凤凰山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山上有两个人很要好。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们都在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二人亲如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患了病,病很奇怪,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地主知道后,便硬要撵走他。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一点儿作用也没有,气得他一咬牙,背起胡弟就走了。 柴兄便背起胡弟,爬到半山腰处,把被盖在一片小草旁铺好,把胡弟安顿好后,便在山林中寻找一些柴火和野果充饥。胡弟躺等柴兄,等得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嚼着它的根充饥,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便接着嚼了下去。柴兄回来了,带着柴火和野果、野菜,就开始生火煮食,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 看看天色已晚,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柴兄一觉醒来,见胡弟没睡觉,询问胡弟,胡弟一愣,说:“怪了,我昨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就试着用这种野草煎汤给胡弟喝,果然见效。 他们干脆暂不回家,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决定采些这种野草下山去卖,一来治好了穷哥们的病;二来我们也有了一条生活的门路。于是,二人就采了很多这种草,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柴胡”。于是,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的生意了。时间不长,这一带用“柴胡”又治好了几个人,于是名声传出,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柴胡也随之列为中药收载起来。 基本知识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 :BupleurumchinenseDC.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 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药理作用: 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 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 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4、抗肝损伤作用; 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神农小君 学以致用,滑动下方图片可以查看柴胡的具体用法哦 病例分析 风热(感冒)秦某,女,50岁,3月5下午2时初诊主症:发热1天。四诊所见:发热,体温38.4C,微恶寒,头痛,口鼻干,咽赤。舌苔黄,脉滑数。辨证:温邪上受,肺卫郁热。治法:辛凉疏卫。处方:豆鼓10g,枯梗10g,薄荷(后人)10g,连翘18g,生栀子10g,竹叶10g,生甘草9g蔓荆子10g.荆芥穗10g双花18g,葱白2寸。水煎服,2剂,一日1剂。3月7日上午9时:热退,症缓,尚或头疼。又,多日来,心腹满,纳差,大便干,咽赤,苔黄,脉滑。温热余邪未尽,胃肠宿有积滞。续当请余热,消积滞,表里同治。处方:柴湖12g,黄芩10g.生大黄9g.积实12,连翘18g.生栀子10g.牛蒡子12g.蔓荆子12g.六曲12g.薄荷(后入)10g,葱白2寸。 神农小君 以小柴胡汤开始,那也以小柴胡汤来结束本周的中药学习吧 小柴胡汤的主治: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偶尔会寒热发作 疟疾、黄疸等而见少阳证的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zz/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