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中药世界里的ldquo牛r
辛丑牛年,咱们肯定要聊聊与“牛”有关的中医药知识。 在中药王国里,有很多冠以“牛”姓的药物。 今天我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中药世界里的3种“牛”姓大户。 牛蒡子 牛蒡子果源菊科,倒卵微弯灰褐色。 斑点紫黑中棱显,疏风苦辛寒麻舌。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1.风热浮肿、咽喉肿痛。牛蒡子20克,炒半生半熟,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匙,热酒送下。 2.上颚部发痈肿,疼痛难忍。牛蒡子、石膏等量研为细末,以茶调服。或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量研为细末,水煎,含咽。 3.牙痛。牛蒡子(炒过),煎水含漱。 4.低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牛蒡根捣汁服1小碗,有效。 5.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牛蒡根去皮,切克,晒干,打成粉,加大米80克,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经常空腹取食,极有效。 6.头皮屑多。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2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7.咽喉肿痛。牛蒡根克,加水毫升,煎成毫升,分3次服。 8.风热瘾疹。牛蒡子(炒)、浮萍等量研为细末。每次以薄荷汤送服6克。 9.诸疮肿毒。牛蒡根3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餐食一碗。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牛膝 苋科甘酸根牛膝,灰黄纵纹微扭曲。横长皮孔潮后软,白点甜涩苦逐瘀。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酒炙可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祛瘀止痛的作用。1.产后尿血。用川牛膝煎水常服。2.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水煎后饮用。3.牙齿疼痛。将牛膝研为细末,加水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4.疮疡。将牛膝根捣后敷患处。5.痈疖已溃。将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牛黄 卵型结石色红黄,丸散酥脆气清香。味苦后甘乌金衣,清心豁痰味清凉。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1.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末,鲜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共奏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3.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乳岩、瘰疬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4.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5.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6.牛黄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孕妇慎服。在家不出门就可以买药 扫描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x/15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半月谈丨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