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凯:XXX,男,12岁,出诊时间:年5月24日,患者自述发热一周,发热温度在38—39℃。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用抗生素一周(舒普深),仍发热,昨天发热一天,体温在39℃左右,使用安瑞克(布洛芬颗粒)后体温降到38℃,不久又到39℃,伴怕冷,四肢冷,嗜睡,精神委靡,面色黄暗,尺肤触久感觉热,小便黄少,2日无大便(患者自感冒后食欲不佳,每日每顿饭仅仅喝大米粥一碗),舌苔白腻,脉浮且滑数。

黄永凯:今晚的医案,8点半,我们讨论

微友A: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堂主之。热深厥亦深。发烧而手足厥逆谨防高烧抽搐。羚翘解毒散

王医师(浙江):湿温,三仁汤

乔医师(内蒙古):小柴胡合升降散加石膏

黄永凯:

王医师(浙江)看来南方常见这样的情况

李医师(内蒙古):夹湿伤寒。厚朴七物汤化裁麻黄5克桂枝5克荆芥穗5克防风5克石膏2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3克厚朴6克枳实6克

李医师(内蒙古):夹食

黄永凯:补充一句还在患者平素喜食肉食

宝医师(内蒙古):蒿芩清胆汤

郭医师(内蒙古):三仁汤加温胆汤

微友B:三仁汤合四逆散

黄永凯:还有吗?

靳医师(河南):小柴胡合达原饮十青蒿

黄永凯:温病条辨,大家应该看一下

黄永凯:

李医师(内蒙古)分析的有道理

黄永凯:

靳医师(河南)要考虑患者的饮食偏好

微友C:各位老师?从哪看出来有湿?

郭医师(内蒙古):

微友C舌苔白腻

靳医师(河南):小儿食积发烧?

黄永凯:那我出当时治疗过程了

黄永凯:

靳医师(河南)的确这样

黄永凯:外感风热夹食积。栀子豉汤保和丸加减,具体用药如下:栀子6克淡豆豉10克藿香10克(后下)陈皮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黄连6克槟榔6克苏叶10克苏梗10克焦三仙各10克2剂。

服上药一剂,孩子解恶臭大便一次。体温降为37.2℃,精神转佳,知饥。嘱继服保和丸,并清淡饮食,喝粥、吃面条为好。

李医师(内蒙古):一般小孩子发烧,如果大便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都是需要通大便的,大便不通,烧不退。

黄永凯:按语:《伤寒论》里面条文:1、“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2、“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这三条原文都明确指出:栀子豉汤证是因为误治而造成的。证之临床,也有不因误治,而在热病病程中自然形成的,常见于在表不解而初入于里之时。

临床用栀子豉汤,最多、最巧的,当推清代医家叶天士。他在《临证指南医案》里面对栀子豉汤的应用扩大了范围。王旭高说此方“治温邪之方”,他指出叶氏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未出主方,只说“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入芦根滑石之流”,没说加入何方之内,实际上当是此方。读《临证指南医案》,风温门叶案(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热渐内郁……心中懊憹,脘中痞满,犹是气不舒展),郭案(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胸痞,皆膹郁之象);温热门某案(温邪入肺),陈案(热病后不饥不食不寐);温门李案(时今湿热之气,触自口鼻,由募原以达中道,遂至清肃不行,不饥不食)都用栀子豉汤加味。至于杂病中的气火上郁,用栀豉“开通壅过”,心痛“肝阳直犯胃络”;肠痹,“便不通,不能纳食,乃气痹为结”;黄疸,“一身面目发黄,不饥溺赤”;喘胀,“气壅不通,便不通爽,弱短浑浊,嗽血,痰多纳减脘闷”,也都用栀子豉汤加味。大旨无非解其陈腐郁热,宣其陈腐郁结而已。今人之临床运用,尚不能出叶氏范围。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重用山楂,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药。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善消谷面痰气之积,共为臣药。君臣相合,可消各种食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消除食阻气机之证;食积内停,易生湿化热,故配茯苓健脾祛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共奏消食和胃之功。由于本方药力和缓平稳,故以“保和”命名。

黄永凯:我的解读

黄永凯:温病学说,里面发展了伤寒论的理论,扩大了,一些方剂的使用范围。而且创新了很多方剂。大家要认认真真读的

靳医师(河南):这个医案辨证眼目,发热十2日不大便十脉滑数

王医师(浙江):看来我把部分人的思路带错了

黄永凯:我为什么在医案里面提示,患者尺侧触久有热

黄永凯:大家看一下温病条辨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黄永凯:看病要独立思考

郭医师(内蒙古):尺肤热,温病特点。

黄永凯:再看患者发病时间

黄永凯:我想伤寒论是经典。温病条辨也是经典。读书不可先设立门派的东西,当多读、勤阅,博览群书。

黄永凯:有些东西现在感觉不错。临床用久就感觉不是那样的

郭医师(内蒙古):栀豉汤治阳明表,虚烦懊恼此方好。

黄永凯:

郭医师(内蒙古)栀子豉汤主要是透热,讲体内的郁热,散出去

黄永凯:叶天士对它的使用范围扩大很多

黄永凯: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尤其善用

郭医师(内蒙古):噢!生用还是炒用?

郭医师(内蒙古):栀子

黄永凯:

郭医师(内蒙古)我临床喜欢炒用

王医师(河北):尺肤热,指寸关尺的尺脉,还是桡骨尺骨的尺部?

黄永凯:

王医师(河北)尺部的肌肤

郭医师(内蒙古):嗯!我也是。送来的是焦栀子。

微友D(广东):[抱拳]我会用我的方吴茱萸6克黄连3克栀子3克银花3克连翘3克青蒿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白术9克厚朴9克荜薢9克作散服

黄永凯:

微友D(广东)你这个不成。治疗湿温夹食积,差一点。

黄永凯:温病大师们,治疗湿热病均善用风药

黄永凯:需要认真体味

微友D(广东):吴茱萸是治风良药,大多不用

郭医师(内蒙古):黄师今天这则医案,很典型,纯干货,书上学不到,学了就能用,谢谢![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微友D(广东):我再加霍香吧

黄永凯:国人学中医,一哄而起,前几年的“火神派”,不知多少病人死于附子中毒。现在的经方派的兴起,也希望大家有思考的使用。不必拘泥于经方的东西,后世医家也发展了经方,有的医家有新的创新,希望大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黄永凯:

微友D(广东)不是那样的

黄永凯:认认真真读一下,神农本草经

微友D(广东):谢谢老师

李医师(内蒙古):谢谢老师!

应医师(浙江):谢谢老师!

赵医师(内蒙古):谢谢老师

应医师(浙江):受益匪浅

黄永凯:希望大家认认真真读中医的四大经典

黄永凯:这样可以拿到一把尺子,就知道中医书里面说的东西,是否有益于临床实践了。

黄永凯:[抱拳][抱拳][抱拳]

徐医师(山东):

黄永凯谢谢黄老师

黄永凯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p/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