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豆豉凉辛淡,除烦治热寒。头疼因感冒,用后即轻痊。

热病后余热,胸中亦有烦。温邪初感冒,还治夜失眠。

提起豆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著名粤菜——豆豉鲮鱼油麦菜呢?其实淡豆豉还是一味临床常用的疏散风热药呢。看上去小小的黑豆,其实并不简单,它与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王勃也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它吗?想了解它具体的临床应用吗?一起来看看吧!

淡豆豉与王勃不得不说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

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但由于连日宴请,贪杯且又感外邪,阎都督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他请来十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

谁知这个阎都督对中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已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加薪,不可!”医生们一筹莫展:不用麻黄,症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王勃正巧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景:

“你晒这大豆干啥?”在沙滩上,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做菜。”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王勃迈前几步,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赶紧掏出银钱,买了一大包。

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其意。然而,麻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他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为药。”“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王勃相劝。

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人睡,几天后痊愈。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点头。

从此,豆豉流传开来,至今不衰。

按:

故事中王勃炮制的豆豉以麻黄、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取其大豆性平,浸以它药而达到类似于麻黄解表的功效。年《中国药典》规定:取桑叶、青蒿各7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虽手法工艺略有差别,但其本质内涵是流传而未变的。临床用药时,医生也应更加留意其淡豆豉产地的炮制方式而斟酌用药哦~

淡豆豉

味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

1.可用于治疗感冒,寒热头痛。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肘后方》)。

2.可用于烦躁胸闷,虚烦不得眠。

使用时应留意其产地炮制方式,辨别性味而斟酌用药。

注意:

以上诸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切勿自行处方!

付岳勤,中西医临床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中药执业药师,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中医第一个肾病学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中医微创分会理事,岳阳市中医药协会针刀分会会员,毛田基层医师学术交流会会长,荣获-年度湖南省无尝献血奉献奖铜奖,年参加清华大学基层医生高级研修班学习,年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全科医生高级研修班学习。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急慢性疼痛,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皮肤病,结肠炎,胃病,鼻炎,高血压,糖尿病。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邮箱:

qq.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