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堂你不能不知道的中药蜈蚣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79957.html 名医来了 蜈蚣 中医大学堂 你不能不知道 的中药 当人们一提起节肢类昆虫时,蜈蚣这样毛骨悚然的多足虫就会映入眼帘。因为蜈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属于比较常见的节肢类昆虫,而且也常常出现在老年人的药酒罐里,还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蜈蚣可能不仅仅是我们知道的这些面貌。它可能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 中药小知识 来源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药性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噉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临床应用 痉挛抽搐 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若治小儿撮口,手足抽搐,可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风湿顽痹 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顽固性偏正头痛 本品善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现代研究 化学 成分 本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 作用 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粘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不良 反应 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 总之,蜈蚣在我国的资源很丰富,夏天的傍晚在乡间散步的时候,时常会有蜈蚣突然出没,虽然被它咬了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解毒,也算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动物,但是在几千年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早与这种“有毒之物”结下缘分,会将其用以治病、泡酒。有些人可能看到这些多腿动物,会很害怕。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防护,增强意识,以免被蜈蚣咬到,从细节做起,不要让蜈蚣侥幸进去自己的家门。也要让自己的家人做好工作,一起防护蜈蚣。 END 如果你觉得本篇文章有用,请转发让更多人看见! 点击下方可以留言、投稿 喜欢就送我一朵小红花 ??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18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高光rdquo上市一周
- 下一篇文章: 中药七叶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七叶莲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