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医的朋友都知道,中药治病讲究“四气五味”。

《神农本草经》就曾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理论除了能指导中药使用,也同样适用于认识食物。

1

食物用好,比药更强!

宋·严用和在所著《济生方》中写道:“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留滞为患。”

每一种食物都有性和味,只有识性又识味,全面了解,才能做到合理应用,获得“倍胜于药”的效果。

食物的“四气”怎么区分?

四气,又指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常见的食物的药性分类:

2

食物的“五味”按需选择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

食物也能治大病:

温散风寒——葱姜汤

材料:葱白30克,生姜30克,红糖适量。

做法:把葱白洗净,切成小段;生姜洗净,切成小薄片。一并放锅中,加水一碗,煮至半碗(约毫升),调入红糖,趁热一次喝下。

功效:葱白、生姜性温,有温通的作用,配用红糖调味,能温能行,合而有辛温解表的作用。感冒风寒证,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迟者,宜于采用。

清热解表——桑叶豆豉饮

材料:桑叶15克,淡豆豉15克。

做法:把桑叶、淡豆豉一并放锅中,加水一碗半,煮至大半碗(约毫升)。

功效:桑叶、淡豆豉性凉能清热,味辛能发散。二者煮水服用,清热解表,善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者。

温养补益——羊肉汤

材料:炒当归30克,羊肉克,生姜60克,陈皮30克。

做法:把羊肉原块放沸水中焯5分钟,去净血水,捞出沥干,横切成小块;生姜洗净,连皮切开,用刀背拍松;当归、陈皮用清水浸20分钟。将当归、陈皮连同所浸之水倒入砂锅,加羊肉、生姜,并加足量水,盖好,用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弃当归、生姜,吃羊肉喝汤。

功效:羊肉温中补虚;生姜、陈皮味辛性温,温胃散寒;当归性味甘辛温,养血补虚。诸物合用,是有效的温养补虚膳食,可用于妇女产后虚冷,也可用于调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手足清冷。体寒者食用,有助于补虚暖身,提高抗寒能力。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

执行编辑:徐长卿、知晓

封面及部分插图来源:千图网

穴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出处已不可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方于24小时内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1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