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是一种中药,用来治病的;豆豉则是一种食材,平时我们做菜的时候会用到。它们两者是不同的,大家要注意区分一下。因为本身的特性,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有和胃消食、宣郁除烦,因为平时人因为胃胀气使得胸闷气,或者是便秘引起睡眠不好等情况,都可以食用淡豆豉缓解哦,并且一般来说淡豆鼓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

一、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二、淡豆豉加工方法

取桑叶、青蒿各7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三、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1、淡豆豉鸡肉煲

材料:淡豆豉25克,鸡脯肉克,味精3克,精盐2克,白糖2克,黄酒5毫升,蒜蓉3克,酱油5毫升,鸡蛋1个,胡椒粉1克,植物油克,洋葱丝10克,鸡油10克,淀粉10克,鸡汤毫升。

做法:

(1)将鸡脯肉去筋后切成4厘米长的条,放在碗中,加精盐拌匀后,加入鸡蛋清拌匀,再加干淀粉,拌至鸡肉条粘上粉浆备用。

(2)烧热锅,放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鸡肉条,滑散至断红,倒入漏勺。

(3)原锅放回火上,留适量油,放入淡豆豉,煸炒几下后,下蒜蓉、精盐、白糖、黄酒、酱油、胡椒粉、滑油鸡条,加鸡汤烧沸,淋湿淀粉做成流芡,起锅倒入放在火上已加入鸡油、洋葱丝的热煲里,加盖,再煲半小时左右,离火,垫衬盘上桌。

2、淡豆豉田螺汤

材料:淡豆豉30克,田螺肉、番茄各克、白糖2克,姜、葱、精盐各5克,花生油15克,味精1克,鲜汤或骨头汤毫升。

做法:

(1)淡豆豉洗净;田螺肉、番茄分别洗净,切片;姜切片或碎粒,葱切成马耳朵状或葱花。

(2)将花生油在炒锅中预热后,下姜、葱爆香,加田螺肉、淡豆豉、精盐、白糖,注入鲜汤或骨头汤毫升,武火煮沸5分钟,加入番茄片煮沸,加入味精、食盐调味即成。

上一篇:中国中草药之二十九:浮萍

下一篇:中国中草药之三十一:蝉蜕

加小药师进群唠嗑;

这里有一大堆爱养生的小伙伴,全民养生,速来围观~~!

赞赏

人赞赏









































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ly/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