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思乡与蛋白酶
夜 读 文摘报·您的文化伴侣 挑食与蛋白酶小的时候,长辈总是告诫不要挑食,其中的道理会影响人一辈子。 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的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解构开始形成以至固定。例如小时侯没有喝过牛奶,大了以后凡喝牛奶就拉稀泻肚。亚洲人到了牛奶多的地方,例如美国,绝大多数都出现喝牛奶即泻肚的问题,这是因为亚洲人小时候牛奶喝得少或根本没有喝,因此缺乏某种蛋白酶而造成的。 我是从来都拿牛奶当泻药的,不过,“起司”这种奶制品我倒可以吃。不少中国人不但不能吃,连闻都不能闻,说它有一种腐败的恶臭。腐败,即是发酵,动物蛋白质和动物脂肪发酵,就是动物的尸体腐败发酵,臭起来真是昏天黑地,我居然甘之如饴。因为我十几岁时去内蒙古插队,开始吃奶皮子,吃出味道来,所以成年以后吃发酵得更完全的“起司”,没有问题。 陕西凤翔人出门到外,带一种白土,俗称“观音土”,水土不服的时候食之,就舒畅了。这白土是碱性的,可见凤翔人在本乡是胃酸过多的,饮本地的碱性水,正好中和。 所以长辈“不要挑食”的告诫会影响小孩子的将来,道理就在于你要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吃各种食物,使你的蛋白酶的形成尽可能的完整,于是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吃得,什么都能消化,也就有了幸福生活的一半了。 思乡与蛋白酶 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我注意到一些会写东西的人到外洋走了一圈,回到中国之后发表一些文字,常常就提到饮食的不适应。有的说,西餐有什么好吃?真想喝碗粥,就咸菜啊。 这看起来真是朴素,真是本色。其实呢?真是挑剔。 我就是这样一种挑剔的人,我的旅行经验是,路上带一袋四川榨菜,不管吃过什么洋餐,嚼过一根榨菜,味道就回来了,你说我挑剔不挑剔? 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白酶在作怪。 老华侨叶落归根,张口要的吃食让亲戚不以为然。终于是做好了,端上来了,颤巍巍伸筷子夹了,入口,“味道不如当年的啦。”其实呢,是老了,味蕾退化了。 老了的标志,就是想吃小时侯吃过的东西,因为蛋白酶退化到了最初的程度。另一个就是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了,因为味蕾也退化了。我老了的话,能不下厨就不下厨,因为儿孙们吃我炒的蛋,可能比盐还咸。 与我的蛋白酶相反,我因为十多岁离开北京,去的又多是语言不通的地方,所以我在文化上没有太多的“蛋白酶”的问题。在内蒙,在云南,没有人问过我“离开北京的根以后,你怎么办?”现在倒是常常被问到“离开你的根以后,你怎么办?”我的根?还不是这里扎一下,那里扎一下,早就是老盲流了。 你如果尽早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你就不太会大惊小怪。不过我总觉得,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语,制约着我这个老盲流。 -End-来源 《常识和通识》作家出版社 您的文化伴侣 投稿、版权联系邮箱:wzb gmw.cn光明日报主管主办文摘报出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ly/2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性赋1淡豆豉大小蓟益智仁胡麻仁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故事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