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淡竹叶
甘淡,寒。 《纲目》:甘,寒,无毒。 《生草药性备要》:味甜辛淡,性寒。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厥阴经。 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握灵本草》:去胃热。 《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捕。 《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利尿通淋 用于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等,常与生地、木通等同用;或与灯心草、车前子等同用。 清心除烦 用于热病后烦热口渴,可与石膏、知母、太子参等同用。 用于小儿心热夜啼,常与钩藤、薄荷、蝉蜕、灯心草等同用。 用于口糜舌疮,因劳心太过、五志过极、心火上炎,发生口疮,常可与生地、黄连、灯心草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ly/14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医熊继柏怎样辨治疑难病
- 下一篇文章: 版药典一部淡豆豉标准新增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