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本草豆豉
关于豆豉,豆豉为大豆发酵而成,李时珍曰∶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故能升能散。《肘后方》:合葱白煎,名葱豉汤,用代麻黄汤,通治伤寒,发表。可见豆豉辛温发散,有解表作用,与栀子相配,可以宣透郁热除烦。 在后世《温病条辨》中分为淡豆豉和香豆豉。银翘散中用淡豆豉,方中荆芥穗、薄荷、豆豉味辛具备解表功效,所以吴鞠通在条文中说:已用过表药者,去豆豉、芥穗、薄荷。《重订通俗伤寒论》有辛凉发汗的葱豉桔梗汤,豆豉与葱白、生甘草、桔梗等同用,轻清疏风以解表。同样体现了豆豉的宣透解表作用。 豆豉制作方法不一,《本草纲目》中有淡豆豉、咸豆豉。《本草备要》记载:造淡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复,候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中,筑实。桑叶浓盖,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收用。 文献记载,豆豉主要有两种制作方法,发酵原料以黑色种皮的大豆最为多见,一种是与桑叶、青蒿发酵而得,一种是与麻黄、苏叶发酵而得。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炒制程度对淡豆豉药性的影响较大。 《伤寒论》中,豆豉辛温发散,配合栀子苦寒清热,起到宣透气机的作用,所以栀子豉汤的清热除烦,在于栀子的清热,在于豆豉的宣透,并不是说栀子有透散作用,因为栀子是苦寒的。我们之前讲过,辛寒才有透散,苦寒只是清热的。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帖讨论。 推荐:经方本草:附子、乌头、天雄的区别 上篇:经方本草:栀子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经审核后,可刊登于本订阅号,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体裁不限,字数不限。投稿邮箱:jingfanggz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jb/3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儿感冒的食疗中药中成药推拿刮
- 下一篇文章: 散文阅读阿城思乡与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