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淡豆豉的传说故事品故事学中医
很多中药的名称由来都有一个传说,中草药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使巳知药物知识和治疗经验保存下来,在师承口授中,前人为加深后人的印象,不仅单一传授药物性能,往往连同药物发现的过程和有关经历也一并讲述出来,这样长期流传和不断丰富的结果,形成了中药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罗定有一位财主特别喜爱煮黄豆吃,每天都要煮上一锅。有一次,煮好豆后,一家人突然都因急事外出,几天后才回来。回家后,财主第一件事就想起了那锅煮好的黄豆,岂料揭开锅盖,锅里的豆已长满一层白毛。财主看到连连搓手说:“可惜、可惜。”老婆却毫不介意,骂他:“有什么好可惜的,不就是一锅臭豆?值不了两文钱,扔了算啦。” 财主还是有点可惜,碰巧有一位乞丐来行乞,财主一看大喜,不如把生了白毛的豆施舍给乞丐,既得了乐善好施的名声,一锅豆又不用扔了可惜,便将长满了长毛的黄豆全部给了这位乞丐。乞丐看到财主突然施舍了一锅煮熟的豆给自己,虽然隔了几天颜色有点怪怪的,但可以几天不用饿肚皮了,将豆洗干净,并凉晒干后,加盐用一个瓦罐装好并盖严备用。正好附近举办蘸会(庙会),一连几天,乞丐乞讨得不少饭菜,顾不上吃这些煮豆。庙会结束后,他打开缸盖,顿觉一阵芬香扑鼻,熟豆变成了有香味的豆,豆的底下还有一层乌黑的油,味道还挺鲜美。他拿了这些淡豆豉到财主的厨师那里,叫他尝一尝味道,故意问他:“大师傅,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厨师抓了一把放在口中嚼了嚼后觉得味道不错,并用这些淡豆豉配了几道菜。财主品味后,连连赞好,于是留乞丐在他家做长工,专门制作淡豆豉,便问乞丐这些是什么东西。乞丐想起财主故意把变霉的豆施舍给自己吃,心里有点气,故意说,这是豆屎。乞丐本来缺牙说话发音不足,屎与豉的发音本来相差不大,厨师一听乞丐说是“淡豆豉”,名称不错,连连点头“淡豆豉,好!好!”,后来这位乞丐在财主家干了几年,积了点钱,自己办了个淡豆豉作坊,专门制作淡豆豉出卖。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听来仍觉可信。 淡豆豉享有盛名是明清两代的事,而淡豆豉的制作却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将它入药。淡豆豉的制作,要经过发酵、洗涤和蒸晒的过程,普通家庭亦可以制作。淡豆豉的制作发明权属于谁,历来未有记载,大概是因为它是一位乞丐的发明,不为文人所重视。 淡豆豉 豉、豆豉、杜豆豉、香豉、香豆豉、淡豉、大豆豉、淡豉、清豆豉、杜豆豉。 苦、辛,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肘后方》)。 2.热病烦闷 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煎服,6~12g。 附药 大豆黄卷 本品系采用大豆浸水湿润发芽,晒干而成。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功效解表祛暑,清热利湿。适用于暑湿、湿温初起,湿热内蕴所致发热汗少,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用量10~15g。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在看 疏通膀胱经,打开人体经络最大排毒通道 全身排毒最好的方法--五行药浴养生 疏通肝胆经可以调理情绪不稳定、爱发肝火、郁闷等问题 分享.健康.快乐! 当您读完这篇文章时, 请将它传播出去, 让世间多一点健康!多一点爱! :26浮萍的传说故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jb/2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冬季节,这几个经过验证的方子你用得着,
- 下一篇文章: 大蒜泡酒真的能壮阳吗大蒜泡酒壮阳制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