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

坦白说,我以前没读过麦家老师的小说,所以我对封面上一大堆推荐文字毫无感觉。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一开始的文字挺劝退我的,比如看到以下这段描写的时候……

再比如看到这首诗的时候……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表情么?尤其是看到,过了这村没这店。。。

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直到我看到这段描写,我崩溃了。

此处应该有可云发疯.GIF的配图~~

就是……这是神马?网络文学么?成语大全?意识流写法?还是说……麦家老师暴露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柯南背景音乐响起~~~

也许是崩溃之后的脑洞大开,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不可能的真相!!

天哪!麦家老师该不是以前是个相声演员吧??

你看着四个字四个字的排比,如果保留句式,把它换成: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烩鸭条儿、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鲇鱼、烀皮甲鱼、锅烧鲤鱼、抓炒鲤鱼、软炸里脊、

是不是很相似??

还有那首诗,不就是相声里最常用的定场诗……比如老郭经常用的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靡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新雨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是不是有内味了!!!

还有最后的那段大型排比联动,这不就是剧场表演下半场老郭讲评书的时候,常用的人物描写么?

比如评书里经常出现的人物赵子龙,他的出场介绍是这样的~~

头顶亮银盔、身披亮银甲、外罩素罗袍、胯下白龙马、掌中擎五钩亮银枪、背后背三尺青“金工”剑,白似雪、亮如银、马前威风高三丈、马后威风百步余。

我的天哪~~~

打通了这个思路之后,再看这些描写,一下子变得欢乐了很多呢!

坦白说,麦家老师这部风声读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我刚刚说的文字描写问题。

还有一方面就是影视剧的宣传,总觉得让人觉得已经知道了答案,剩下只是看怎么破案推理而已。

这就好像你买了一本柯南的漫画,才看到开头,就尼玛有好事者在出场人物那块画了一个圈,写着,这人是凶手,你说你还怎么看下去??

关于推理这块,麦家老师甚至还用起了数学公式……

恩……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内心的OS是,老师,你辛苦了。真的是大可不必啊~~

如果说这个作品一开始你以为它是一部谍战片,那打开之后,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文学片,换个视角之后你会发现它带有相声表演的底色,这样会更好阅读一点。

当你以为它是一个推理片的时候,它大笔一挥告诉你,不!它其实是一个历史正剧,我的天哪,里面各种史料考古,有一瞬间我都觉得里面写的人是真实的了。

然而,就在你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它还告诉你,这可能是一个罗生门的套娃作品!!还有一些不可描述,疑似百合情节的隐喻?

什么!!燃烧吧!我的腐女之魂!

比起影视来说,文字最厉害的地方是,电影只是把故事将完整,而文字则可以多视角的去重述,这点是我读完整本小说之后,最为震惊的地方,我甚至震惊到把最后的何平对麦家的采访都看完了。

所以,其实全书我认为最好看的,其实并不在于《风声》这个疑似谍战片的故事,小说分成了三个大的章节,也可以说是三部,东风、西风、静风。

我在第一个章节东风这里,用尽浑身解数才撑到最后,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开头的文字描述太劝退了,中间的人物描写我也是看的很艰难,过程中的情节设计还可以,人物矛盾爆发的时候也就那么回事儿。

整体而言,我就像是在看一部三颗星的流量明星主演的40集的电视剧,真的是撑着眼皮,玻璃渣子里挑糖地看完。

看到第一章东风结尾的时候,还满脸问号,就这??

然后第二章开始后,就被啪啪打脸!

这才是麦家老师最牛逼的地方,套娃式写法!!

就是一个故事,从三个视角出发,你会发现,什么!!原来你以为的事实,并不是你以为的,而且每个视角都会带有自己的粉饰性和局限性,从头到尾阅读完,读者还是有很多想追问的问题,这才是最有趣的。

东风这个章节,你可以当做是故事的全部,也可以当做是故事的第一重叙事,它的故事主要来自于李宁玉的哥哥,也是名义上的潘教授的讲述,为了传递情报做他们做假夫妻。

这个单方面的视角讲述完这个故事,作者整理完之后预备出版。

第二个章节西风开篇就打脸,因为作者跳回了自己的视角,写了做为作者的我自己是如何遇到这个故事的,就在故事写完即将发表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跳出来,禁止出版,而这个人就是顾小梦。

然后作者几乎是带着安抚和求证的心态,听到了故事的补全,以及另外一个视角。

在顾小梦的讲述里,《风声》的故事结局没有变,但内容却充实了很多,细节补充了很多,视角的变化甚至左右了原本阅读人的一些判断!我的天哪!

同时,因为有作者我的视角带入,所以,作者也留下了自己的疑惑,比如,两个人都是卧底,为什么顾小梦要帮助李宁玉?~~原因……不可描述。

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就在我已经被年老的顾小梦说服的时候,小说第三章开始。

静风这个章节则是对其他角色的补充以及人物关系网和史料的补充,

比如当年的叙述者潘老,在看到我的新的补充稿子的时候,被气到离世,而他的儿子则爆出了一个惊天大八卦。

还从作者收集资料的视角,补充所有出场人物的小传和历史。

当我看完这块,我都恍惚了,这李宁玉、顾小梦、甚至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不是真实就存在啊?

怎么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甚至连日本人的史料考究都有。

而从作者我的这个视角再看的时候,原本的故事里依旧有一些是有疑问的地方,尤其是后面爆出的补充情节,才是让人惊呼,什么??那她和他之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看到结尾,还停不下来,一口气把作者的采访记录也读完的原因。

如今读完之后,再回头看,依旧觉得麦家老师很牛,下了一盘非常大的棋。

别人写推理故事,最多就是文字游戏、解密游戏,结尾带上点人性升华。

麦家老师写的故事,你以为他在写一个推理故事,不!其实这本小说才是一个推理故事的开始。

通过这类似罗生门的三重视角,给出了一个近乎于哲学的拷问:你以为你看到的真相就一定是真相的全部么?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你以为的世界?还是只是世界某一个侧面的真实?

侧面和真实,有时候甚至离题万里,而当我们单一视角去看的时候,我们其实不过是迷失在里面的当局者。

即便我们抽离出来看,我们也有可能因为看的不足够全面,而无法断定,什么才是事情的本原和真相。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开头看到麦老师四字一顺的排比,在内心暗暗吐槽的时候。

当你和我一样,看到那个数学公式,觉得老师不过是在炫技的时候,那么等你看到第二章的时候,估计也会和我一样,啪啪打脸。

当你看到推理情节以为这怎么这么小儿科的时候,或许你会和我一样,看到结尾才发现,麦老师所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不是讲了一个故事,而是在文字里搭建了一个多重的平行世界。

而这,或许才是《风声》这本书出版了十年,畅销了十年,获得《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打破了《人民文学》之前不发表长篇小说先例的实力体现。

也无怪乎他当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家的授奖词里会写:以从容的写作耐心,强大的叙事说服力,为这个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

最后提一句,麦老师强大的学习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拥有特别清晰的逻辑提纯能力,并且可以跨界应用。

他能用《美国丽人》的电影剧本做样式参考,用博尔赫斯的短篇《小径分叉的花园》做灵感,然后就直接写出了电视剧本。

只是读了《圣经》的四福音书,就提炼出了一事三说的叙述方法,成为了今天你看到的这部《风声》,这简直就是当代知识学习领域的典范了。

而以上的这些创作背后的素材和花絮,都来自最后的采访对话,真的是看到最后还会有一种大呼过瘾的感觉。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儿啦!

我是小川叔

地球和我,都爱你

最后送一张我最爱的周公子

小川叔

打赏一块,代表你特别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jb/1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