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门诊来了一位很苦恼的女孩子,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诊室。

之前因为别的病在其他医生那里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特别容易饿,食欲亢进,不能自控。严重到什么程度呢?饥饿的时候必须要吃东西,否则难以入睡,有时半夜都会饿醒,起来吃东西人才觉得舒服。随之而来体重也增加了十余斤。

“我吃了一段时间之前的药,感觉胃口越来越好,后面竟然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人也胖了,脸上也长了很多痘痘。”女孩的焦虑全写在了脸上,眉头紧锁,言语间对前医的治疗夹杂几分怨气。

从女孩一进门坐下来,我注意到其实她肤色很好,额头、下巴长出的鲜红痘痘将她原来皮肤的底色映衬得更加白皙。就算如她所说现在长胖了,在我们看来体型也不算肥胖,顶多中等身材吧。

问病史过程中,看了她之前治疗的药方,基本是六君子汤、参茯白术散之类的加减方,乍看都是比较平和的药,似乎没有什么不妥。

我从来无意也不愿评价其他医生的处方,这是对同行的一种尊重。

“别着急,我想之前的医生肯定也是用心在给你治疗的,咱们现在先解决眼前的问题,焦虑和抱怨反而起不到作用。”我大概如上安慰了一下她。

女孩还有平时月经异常的问题,月经延期,伴随痛经(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前小腹坠胀,本月月经并没有如期而至。舌尖及舌尖部沿边红赤,边有浅齿痕,苔薄白。脉细数、弦,左寸脉斜越向大陵穴。(舌象如下)

其实女孩的症状不算复杂,该如何辨证呢?

涉及到食欲的症状类型,常见的大概有:不饥也不饿食量少、饥而不欲食、稍食则饱胀、消谷善饥等。这个女孩的问题属于“消谷善饥”。

当时听完女孩的叙述,我的知识储备中跳出来一句话“胃有热则消谷善饥”。辨为心胃火盛,此时当直折火势,再图他计,予白虎加术汤+三黄泻心汤+栀子豉汤。

制大黄20黄芩10黄连6

石膏30(先煎)知母15

秫米15苍术10

栀子10淡豆豉15炙甘草10

X7剂

同时予以针刺曲池、公孙、血海泻热,木穴除烦,耳尖点刺放血助眠。

二诊食欲减,心中烦操减,入睡尚可,但面部痘疹无改善。余症如前。考虑此时火势已减,需补足胃阴,予以三黄泻心汤合益胃汤。

然后,略带曲折的故事开始了,真实的临床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些状况,见招拆招吧。

期间女孩反映二诊服药一天后,又感觉特别容易饿,正常三餐外,一饿就必须要吃东西,甚至又出现了晚上饿醒起来吃东西的情况。真是不能对女孩的胃太“好”啊。赶紧叮嘱她每日服药药量减半,同时空腹喝加醋的温开水,后面几天平静地过去了。

三诊反映药量减半以及空腹食醋后,饥饿感再度减少,已不需额外补充食物,额头痘疹减少很多,下巴痘疹仍有新发。入睡可,但凌晨4、5点易醒。月经仍无要来迹象。二诊药量几乎还剩一半。予以三黄泻心汤(减量)合失眠七味。

制大黄10生大黄5黄芩10

黄连6磁石30

生龙骨30(先煎)生牡蛎30

枣仁15远志15合欢皮15

夜交藤30六神曲15炙甘草6

X7剂

四诊反映上方其实服用二天食欲和睡眠已经恢复正常了,面部痘疹也基本消退了。到第三天服药后反而症情有所反复,遂自行停药,竟然也一如正常。至此女孩的诉求得到了解决,和她的妈妈终于笑了。果然年轻人的体质容易“纠偏”,需要“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这次过来因为月经已经三个月未至,想查一下B超再开方,希望调一下月经。结果B超查下来并没有器质性的问题,那么月经为什么不来呢?考虑由热至瘀,阴血不足,予以芩连四物汤合资生汤。

黄连6黄芩6生地30

赤芍10当归10川芎6

生山药30生白术15

鸡内金6炙甘草10

x7剂

后来回访,得知服药后月经已顺利而至。

体会:

1.这个案例有很多反思,看似四平八稳的健脾方并不是“万金油”。当脾胃无虚证时,越是健脾益气,相当于越是给燃烧的胃火添柴浇油,胃火越来越旺,表现为人越吃越饿;

2.“胃有热则消谷善饥”,化生于《灵枢.经脉》,在讲足阳明胃经经脉病候时,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可见经络与汤药是不可分割的,熟知经络不仅仅指导针灸,还可以运用在遣方用药中;

3.资生汤出自《医学衷众参西录》,“治痨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原方由生山药、玄参、白术、生鸡内金、牛蒡子组成,张锡纯解说此方时特别指出山药、白术、鸡内金“此三味为不可挪移之品。”生山药滋胃阴,白术健脾阳,鸡内金消郁积。那么这里就疑惑了,不是说健脾胃反而助胃火吗,怎么还要用资生汤?注意此方是在四诊胃火已平的时候用的,且月经本来也属于女子精血,没有化源,精血如何而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zz/1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