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反正不是馒头,
“炊饼”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面食,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每天起早沿街叫卖,一路上吆喝“炊饼!炊饼!” 使得“炊饼”这种面食,更被广大群众所熟知。 炊饼,最初不叫炊饼。 《缃素杂记》记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yuè煮]而食者,呼为汤饼;蒸笼而食者,呼为蒸饼。” 这段文字的白话意思是:凡是面食统称为饼,用火烧熟的叫烧饼;放在水中煮熟的叫汤饼,也就是后来的面条;用蒸屉蒸熟的叫蒸饼。 《晋书》记载:“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 意思是蒸饼需要蒸到中间出现十字花裂纹才好吃,类似后世的开花馒头,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古代的炊饼有时候加入少许馅料。 十六国后赵太祖石虎喜欢吃带馅的蒸饼,常常加入一些干枣、胡桃仁,这种面食可以说是后世包子的雏形。 蒸饼,就是炊饼的最早叫法。 那么,蒸饼为何改称为炊饼?原来和宋仁宗有关。 宋仁宗叫赵祯,“祯”发音为[zhēn],和蒸饼的“蒸”读音接近,宫廷内忌讳称蒸饼,于是以炊饼代替蒸饼。 后来传入宫外,逐渐成了全国百姓的忌讳,此后再无“蒸饼”的叫法。 炊饼,究竟是不馒头? 《东京梦华录》记载:炊饼不是普通的馒头可以相比的,有“油蜜蒸饼”、“秤锤蒸饼”、“千层蒸饼”等,其中的“千层蒸饼”是花卷还是千层饼,已经无从考证。 《武林旧事》记载:清河郡王张俊曾向宋高宗赵构进奉一种“炙炊饼”。 可见,这种面食蒸熟以后,还要进行二次加工——“炙”。 古代没有“烤”字,这个“炙”就是“烤”的意思,难道是街头小吃烤馒头片? 古代中医学认为,炊饼还是一种药膳,具有养胃、健脾、除湿、化滞、利尿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宋宁宗当郡王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尿频症,一天一夜要小解三百多次(反正我没信),宫中的太医毫无办法。 有人向宋宁宗举荐名医孙琳,孙琳就以炊饼、大葱、淡豆豉捣碎制成药丸,让宋宁宗以温水服下。 每天吃三十丸,效果非常好,三天后竟痊愈了。 宋宁宗大喜,赏赐孙琳一千匹绢帛作为酬谢。 林岩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x/11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韶关农村小孩经常弄死的东西,竟卖元
- 下一篇文章: 番禺农村常见的虫子,如今竟卖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