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道元每日一味淡豆豉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主治: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胃比较的虚弱,或者容易呕的患者慎服。不宜复用汗吐的药。 相关配伍 1、与葱白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2、与栀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炮制方法 取桑叶、青蒿各7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相关论述 1、《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2、《药性论》:“主下血痢如刺者,治时疾热病发汗,又寒热风,胸中生疮者。” 3、《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4、《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 5、《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 6、《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p/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豆是打通血管的好药
- 下一篇文章: 宝宝感冒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