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偏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疼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了满意疗效。 脾胃气虚证(含虚寒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消,食后痞胀,嗳气,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舌质淡红或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温中和胃。脾胃气虚者方用香砂六君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炒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木香、砂仁、高良姜、制香附、炙甘草等;脾胃虚寒者方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炙黄芪、炒白芍、桂枝、生姜、大枣、饴糖、高良姜、香附、炙甘草等。 肝胃气滞证:症见胃脘胀满,痞闷疼痛,两胁作胀,嗳气,纳呆口苦,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或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或柴胡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柴胡、炒枳壳、白芍、川芎、香附、炙甘草、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等。 脾胃湿热证:症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滑。 治宜芳香化湿,和胃醒脾。偏湿重者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藿香、清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鼓、泽泻、厚朴等;偏热重者用三仁汤加味,药用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清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藿香、佩兰等。 胃阴亏虚证: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苦,咽燥,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少或光剥无苔,有裂纹,脉细数。 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加减,药用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生扁豆、花粉、麦冬、生地黄、百合、当归、白芍等。 胃络瘀阻证:症见胃脘痞胀疼痛,痛处固定如针刺、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用丹参饮配良附丸、失笑散加味,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制香附、高良姜、炙五灵脂、炒蒲黄、炒元胡、炒莪术等。 注:本平台无偿提供偏方治病,小编虽然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偏方、验方给大家,但偏方治百病,却不治百人,只希望帮助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带来的折磨。 声明:请大家选方时咨询专业医生指导,本平台以转载分享为主,如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副作用,后果自负,本平台及献方人不承担任何的保证与责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这里表示感谢。 民间偏方简介 民间偏方因其用药简单、价廉、疗效独特而受百姓的欢迎,在民间有"偏方治大病"和"小小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民间偏方"在其民间流传的特定环境中,往往被解读成"秘方"。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数千年来,在中国民间蕴藏着非常丰富、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验方,为中华民族之繁衍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偏方,是指药味不多而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偏方一般指散落民间,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 偏方治大病,古代是因为家庭秘密不外漏,而如今却是好多人都看不起病。如果把民间偏方汇集起来,用于治疗人的疾病那该多好。医者:治病救人也.但愿这一天早些到来。 如果本平台成功地帮助您解除了病痛,无需感激,只需您给本平台留言,让更多的人知道此偏方的效果,传播一种正能量,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如果您有经过验证的偏方,可以发给我们,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您就是恩人!期待您的爱心奉献,谢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兰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p/1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暴聋突发性聋患友的家庭中医药调护
- 下一篇文章: 一花一世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那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