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为六淫之一,为秋季的主气。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而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等。肺为娇脏,性喜清肃濡润而恶燥,而燥易伤肺,损伤肺津,故而容易出现咽痒不适,干咳少痰,或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等症。燥邪为病,多从口鼻而入,故秋燥咳嗽有温燥咳嗽、凉燥咳嗽之分。

秋有夏日之余气,故多见温燥咳嗽,又有近冬之寒气,又可见凉燥咳嗽。

中医辨证施治秋燥咳嗽,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温燥咳嗽型:

主要表现为秋燥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嗽不爽,或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咽喉干痒,舌红,苔薄黄干,脉浮数。

当以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为治,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取霜桑叶、杏仁、北沙参、川贝母、淡豆豉、梨皮、枇杷叶(包煎)、杭菊花、前胡、款冬花、大力子、款冬花、紫苑各10克。栀子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秋燥感冒颗粒,或桑菊感冒颗粒,或夏桑菊颗粒,或贝母二冬膏,或川贝枇杷膏,或百花膏等口服。

凉燥咳嗽型:

主要表现为秋燥咳嗽,鼻咽干燥,咳嗽痰少,或见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当以疏风宣肺,润燥化痰为治,方选杏苏散加减,药取杏仁、紫苏叶、桔梗、茯苓、前胡、白前、款冬花、紫苑各10克,枳壳、橘皮、半夏、炙甘草各5克,生姜3片,大枣3个,淡豆豉10粒。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颗粒,或荆防败毒散,或杏苏止咳糖浆,或参苏片,或止嗽片等口服。

除口服中药外,还可配合下列粥疗方:

荸荠粥:荸荠、大米各克,白糖适量。将荸荠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荸荠、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将荸荠洗净,榨汁,待粥熟时,同白糖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适用于温燥咳嗽。

桑叶枇杷粥:霜桑叶、枇杷叶各10克,大米克,冰糖适量。将二叶择净,布包,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适用于温燥咳嗽。

款冬紫菀粥:款冬花、紫菀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二药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适用于温燥咳嗽。

酥蜜粥:酥油30克,蜂蜜10克,大米克。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时调入酥油、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适用于凉燥咳嗽。

白前粥:白前10克,大米克。将白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适用于凉燥咳嗽。

杏苏止咳粥:苦杏仁、紫苏叶、淡豆豉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三药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适用于凉燥咳嗽。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1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