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流感高峰袭来,名中医防流感忠告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30/5503607.html 据报道,广州的流感发病率正在处于上升期。早已进入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三九寒冬,但近段时间大雾锁城,羊城天气异常潮湿,这种忽冷忽热潮湿天气的影响,令感冒、发烧、咳嗽等病人剧增。如何有效防治流感?医院副院长、名中医张忠德教授强调,远离流感,从衣食住行做起! 穿对衣服,守好第一道防护线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穿衣服吗,不就是冷了多穿点,热了少穿点吗,其实保暖不仅仅是添加衣物,要弄清楚哪个部位是需要保暖重点对象,穿着也因人而异。 1、青年女性,她们为了爱美,为了显得身材好,通常选择过于单薄的衣物。 着装建议: 头:洗完头,一定要吹干后外出;长发飘飘女士,晨起或夜间外出可以披头,防止风寒从颈部入侵; 上衣:不要穿领口较大或V字领衣服或较短的蝙蝠袖上衣及雪纺或蕾丝材质的衣物; 下装:不建议穿过膝短裙,若穿裙子,要穿保暖打底裤或保暖袜,不建议选针织材料,也不要穿破洞牛仔裤或九分裤; 鞋:建议穿短靴或长筒靴,若穿高跟鞋,就要穿好袜子,防止寒从脚起。 2、青年男士,他们出于职业和社交的需要,通常追求风度忘了温度。 着装建议: 外出:晨起或夜间或下雨天外出,不要穿过于宽松T恤衫配大衣,最好穿贴身纯棉T恤或灯绒衫或针织衫;下装少穿破洞牛仔裤或九分裤等; 家中:不建议穿凉拖,最好穿毛绒或纯棉冬拖;晚上睡觉时,要穿纯棉或摇粒绒衣物;平素怕冷的男士,睡觉时可以穿纯棉袜。 3、体弱正气不足之人,知道保暖但未必穿得科学。 着装建议: 婴幼儿、儿童、中老年人、孕妇及久病体弱之人,均为流感最喜欢欺负的对象。他们通常会穿比较多的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厚度是够了,但细节不一定做到位。所以要注意: 头:外出佩戴帽子和小围巾,防风与防寒同步进行; 上衣:舒适透气较好且贴身的纯棉衣物,要穿纯棉背心,圆领或高领衣物为首选; 下装:孕妇装一定要过膝,婴儿、中老年人要穿过膝裙或长裤,宝宝或准妈妈可以选择纯棉或摇粒绒或珊瑚绒护脐裤; 脚: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要外出,都要穿好袜子且袜子要过踝,不宜穿船袜,且在家中要穿毛拖鞋,注意脚部保暖。 在家尽量穿毛拖鞋 吃对了,少生病 三九寒冬里,很多人进补,冬天重在补,但不能盲目补,补也是因人而异。能不能补,要先看看脾,中医认为“脾旺则四季不受邪”,此时通过平补温补的方法,养足体内正气,可防止流感攻击。 饮食方面以温补平补食物为先。 羊肉汤是温补平补好选择 蔬菜类:韭菜、香菇、洋葱、白萝卜、山药、花菜等。 鱼肉蛋类:牛肉、羊肉、鸡肉、猪肚、牛肚、泥鳅、鲫鱼、鲤鱼等。 水果、坚果及其它:苹果、橙子、冬枣、松子仁、栗子、核桃等。 药膳养生方面,可以选择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益智仁、菟丝子等温肾阳药材;还可以用当归、黄精、红枣、芡实、太子参、党参、黄芪、陈皮、炒白术等补气养血健脾药材作为首选。 不少人认定患有流感就是体内有毒,认为有毒就要排毒,同时认为流感=热气、上火等,盲目饮用冬瓜、丝瓜、绿豆、土茯苓等清热利湿解毒类药膳。德叔强调对症认识流感为关键,虽然表现为发热、咽痛等热像,但很多时候兼夹他邪,要看清楚单纯热还是寒邪郁而化热,还要看清楚是否有湿,湿又在肌肤之表还是已入里,还要看患有流感的人是属于什么体质等等。 但是,以上药膳不适合已患有流感而出现发热,恶寒,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者。 药膳方推荐 姜枣苏叶汤 原料:生姜10克,大枣3枚,紫苏叶10克,黄冰糖适量。 制法:上述各物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约20分钟,放入适量黄冰糖煮片刻,趁热代茶饮用。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姜枣苏叶汤简单易做 黄芪苏叶饮 原料:黄芪15克,紫苏叶10克,大枣3枚,生姜2-3片,红糖适量。 制法: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放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抵抗力较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喷嚏,胃纳差者。 豆豉二白汤 原料:淡豆豉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50克。 制法:将各物洗净,白萝卜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芦根桑叶饮 原料:芦根10克,桑叶5克。 制法:将芦根、桑叶洗净,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发热,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欲冷饮者。 清热利湿汤 原料:绵茵陈5克或木棉花20克,猪瘦肉克,生姜2-3片,精盐适量。 制法:将各物洗净,猪瘦肉切成小块,与紫苏叶、绵茵陈或木棉花、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内,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平时易“上火”或“湿热重”的人。 薏米红豆生姜粥 原料:薏苡仁20克,红豆20克,大米克,生姜3-4片。 制法:生姜切丝,将薏苡仁、红豆浸泡过夜,再入粳米、姜丝煮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困中焦,头重,口中黏腻,肢体困重,大便黏腻者。 以上药膳为成人用量,儿童须上述药材减半或减量至1/3食用,且不宜长期食用,对号入座食用是关键。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通讯员宋莉萍朱海媚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编:陈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tp/14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周一药淡豆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