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顺应四时乃健康之本,即重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是健康的基础。一日四时起居有常,一年四季调摄有度,顺应自然才能把握健康。但对于今年已经56岁的王女士来说,近三年来,一年四季仿佛都在过“冬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女士在年一次感冒后出现了严重的畏寒症状,一年四季身体就感觉在冰窖一样,特别怕冷。即使炎热的夏天也要穿着冬衣,甚至在三伏天也要穿着羽绒服,也因此,王女士在当地都出了名了,周围人都调侃她“大约在冬季”。王女士也很困惑,医院诊治,但是畏寒症状一直无法得到缓解。后来经熟人介绍,王女士于年6月9日来到我院中医科就诊。

王女士就诊当天气温高达32℃,但她却穿着毛衣、羽绒马甲及棉外套来就诊,王女士还表示即使穿成这样,仍然不想在阴凉处多停留。经中医科徐学英主任首诊后了解到,王女士除了畏寒之外,手足凉,时有胸中烦闷,平素气短乏力,口干口苦,情绪易波动伴发心悸,睡眠较轻,稍有动静即醒,大便粘腻,3次/日。舌胖,舌暗红,舌苔稍黄腻;双脉弦滑,稍数、无力。

患者一诊图片

一诊诊断:阳郁四逆症

病情分析

患者平素畏寒,四肢不温,又有胸中烦闷,心悸、口苦等症,此症非外寒内热证,而是伤寒论中的阳郁四逆证。该病的机理为邪气侵入,郁遏气机,肝失疏泄,脾气被困,清阳不达四肢,而见手足不温,畏寒。阳郁不达,热郁心胸,则见心胸烦热,心悸,口苦,如果用温热药治疗外寒,则阳郁更盛,如果用寒凉药治内热,则外寒更重。

此症的治法应该是透邪解郁,调理肝脾。选用四逆散为主方,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君药,白芍敛阴泄热,补血养肝为臣药,枳实苦辛性凉行气散结,畅达脾滞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组合,透邪解郁,调理肝脾,即能温蕴四肢,又能祛邪解热。为增其功效,再用栀子豉汤加减(枳壳、炒栀子、淡豆豉、炒白术、桂枝、黄连、生地、炒枣仁、荆芥、炙黄芪)5剂,日一剂分两次水煎服。

二诊

中医调治7天后便可恢复夏装穿着。

5天后复诊,患者畏寒症状明显减轻,毛衣、棉外套、羽绒马甲已脱改穿为单衬衫,胸中烦满消失,目前仍略有心悸、气短、口干,大便较前顺畅,1次/日;舌略红,舌苔转为薄白;脉弦滑、稍数、无力。原方去黄连与荆芥,防止过燥劫阴,加玉竹滋养心神,中药7剂继续治疗。7天后病友带话已经恢复夏装生活。

患者二诊图片

就这样,困扰王女士3年多的严重畏寒病,在经过我院中医科医生10多天的中药调治后,终于达到临床治愈了,王女士再也不用承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也可以恢复正常着装,恢复正常生活。

供稿〡中医科徐学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ly/1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