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三叶青复合方剂在治疗新冠肺炎临床上
写在前面:本文文字较多,学术比较浓,文字眼晕的请忽略。 一、截至发文目前新冠肺炎的现状 年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以势不可当的姿态在世界各地疯狂蔓延,截至发稿,海外数据以每日十万二十万数量级的增长,而反观中国,我们用自己的办法控制了这场疫情。这个办法包含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结合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二、用中国办法控制我们身边的疫情,已见成效 自我国冠状病毒病(coxnuimsdisease,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先后印发了COVID-19诊治的国家方案[和地区方案*COVID-19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在尚无疫苗和抗病毒特效药的情况下,临床强调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的本土优势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治疗,越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从一开始就以中医药早介入,实现早预防、早治疗的临床目标。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显著的优势。特别是现代中成药制剂的形成与发展,更能简便的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救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临床表现看,COVID-19可归属中医疫病范畴。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自序》中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中国医院仝小林院士根据武汉实地考察结果,指出本病为“寒湿疫”,认为寒湿之邪袭表、阻肺、碍脾,产生一系列临床征象,但寒湿易郁而入里化热、化燥、伤阴、致瘀、甚至闭脱,形成以“湿、热、毒瘀”为主的病机特点。浙江省中药处方参与对抗新冠疫情三、截取医院在应用中成药参与治疗新冠疫情快照医院是金华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之一,自收治首位病例起中医中药全程参与治疗,收住患者18例,开出50张处方。以上图表数据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药处方分析》张亮等 基金项目:金华市科技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防治科研攻关项目(No.XG-08) 四、医院使用三叶青复方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临床案例2则: 病例一 徐某某,男,25岁,主因“咽痛、咳嗽、咳痰4天”,年1月4日于本院发热门诊就诊,咽拭子-nCoV病毒核酸筛查阳性,收入本院隔离区。患者10天前曾赴武汉看望女儿,5天前自武汉返回。患者4天前出现咽痛咳嗽,以干咳为主,其余无明显不适。入院后相关检查指标:血常规: 白细胞7.53×L 嗜中性粒子细胞62.6% 淋巴细胞25.0% 红细胞5.72×/L 血小板×mg/L 超敏C反应蛋白1.9mg/L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刻下症: 咽痛、咳嗽、咳痰、神清、精神尚可,纳眠一般,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弦。既往高血压病史,未药物治疗。 西医诊断:-nCoV感染。 中医诊断:湿毒疫,邪犯肺卫。 中医治,以清热解毒,辟秽化浊,方选自拟金莲消毒饮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6g;赤芍12g;三叶青6g;桔梗10g;金线莲5g;虎杖12g;土茯苓20g:;黄芩10g;姜半夏9g;厚朴10g;玄参15g;浙贝母9g;浮海石10g;薄荷3g(后下);藿香9g(后下);芦根30g;生甘草6。 每日2次,每次mL,水煎服,每日1剂,3剂。 西医治疗:予重组人干扰素a-2b(万IU/支)万IU,每日2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mg,每日2次,口服;磷酸奥司他韦75mg,每2次,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0mg,每晚1次,口服。 年1月28日二诊,咳嗽、咳痰明显好转,无咽痛,纳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去浙贝、浮海石、薄荷,加车前草5g、夏枯草15g、菊花9g。每次mL,每日2次,每日1剂,5剂。 年2月2日三诊,诸症皆除。连续两次咽拭子-nCoV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间隔1天以上),考虑解除隔离,予带药出院。 方选玉屏风加味,方药组成:黄芪15g;党参12g;苍术9g;炒白术9g;防风6g。每日2次,每日1剂,7剂。 按:COVID-19传染性极强,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大部分患者以低热、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临床症状,本病可归为"湿毒疫”,湿、毒、瘀、闭是其病机特点。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辟秽化浊为原则。本案乃湿毒疫轻症,辨证为邪犯肺卫证。方中金线莲乃浙江、福建等地珍稀本草,享有“药王"“金草”等美誉,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的作用,能除卫、气、营三部之邪。虎杖、土茯苓,解毒利湿。柴胡,质清宣透,和解少阳,黄芩,苦寒味重,清热泄邪;两者合用,内透外达,少阳和解,枢机得畅,升降复常,不止咳而咳自止,不化痰而痰自清。藿香、厚朴,半豆,取不换金正气散之意,辟秽化浊,治八般疟疾,四时伤寒,霍乱时疫。浙贝母、浮海石,清热化痰。三叶青、薄荷,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玄参、赤芍,清热凉血,以防热入血分。芦根,清热生津,以防伐邪伤正。甘草调合诸药。整方清透外邪,辟秽化浊,和解少阳,而不致邪入里。二诊,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好转,无咽痛,原方去浙贝、浮海石、薄荷。患者往高血压病,舌红,苔薄黄,脉弦,考虑肝火偏旺,加车前草、夏枯草、菊花,清泄肝火。三诊,诸症暂除。改用玉屏风加味,体现治未病之“愈后防复”之意。整方益气散邪,补中寓疏,散中寓补。本案患者治疗收效快,主要在于在疾病早期中医药及射介入,“祛瘟宜单”,使邪毒消于未盛之时。病例二 王某,29岁,年1月29日因COVID-19加重转入本院。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8.5℃,伴畏寒、全身酸痛及乏力,偶有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于南昌市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予莲花清瘟胶囊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乏力好转。随后返回渐江省东阳市,再次出现反复发热、咳嗽,无明显畏寒、胸闷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予奥司他韦、酚麻美敏片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入院治疗。入院后体温38.8℃。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nCov核酸筛查阳性,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予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莫西沙星、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免疫球蛋白治疗。1月29日,患者氧合指数.6mmHg,咳嗽、咳痰加重,考虑病情加重,故转入本院进一步治疗。患者13天前(1月16日)曾前往武汉出差。刻下症: 发热,喘憋气促,痰黄难以咳出,呃逆,肢体酸痛,乏力,纳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干结。舌体偏胖,舌红润略瘀紫,苔薄白。 中医诊断:湿毒疫邪毒闭肺 中药治宣肺解毒、通腑泻热,方选自拟金莲消毒饮合升降散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12g;赤芍12g;土茯苓30g;虎杖20g;生薏苡仁30g;苍术9g;桔梗10g;三叶青6g;姜黄6g;蝉蜕3g;僵蚕6g;旋覆花9g;枇杷叶10g;厚朴10g;大黄6g;芦根30g;丹参15g;生甘草6g。每日2次,每次mL,每日1剂,3剂。 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型,呼吸衰竭。 西医治疗:奥司他韦75mg,每月2次,口服:阿比多尔0.2g,每日3次,口服;重组人干扰素a-2b万IU,每日2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mg,每日2次,莫西沙星0.4g,每1次,口服;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针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 年2月3日二诊,少量流涕,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呃逆、肢体酸痛、乏力改善,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2日未解,舌体偏胖,舌红润略瘀紫,苔薄白。未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4%,停用激素。 目前病情稳定,故原方柴改为9g,去旋覆花,加淡豆豉10g,焦栀子6g。每日2次,每mL,每样1剂,3剂。 按:本案患者为COVID-19重型,高热,喘憋气促,舌瘀紫,考虑湿毒化热、毒损肺络、邪入营血。因其湿毒入里,枢机不利,故见发热。邪毒闭肺,肺失宣降故喘憋气促。湿困阻脾阳,脾胃并降失司,故见乏力、呃逆等症。治疗上借鉴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扭转截断重祛邪、先证而治勿因循”的思想,快速控制病情,截断疾病的发展蔓延。方中金线莲清卫、气、营三部之邪,虎杖、土茯苓、三叶青,增其解毒之效。因湿热毒邪极易与肠中燥屎相结,彩成腑实之症,故予升降散(姜黄、蝉蜕、僵蚕、大黄)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以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生意苡仁。苍术、厚朴燥湿化痰。桔梗、枇杷叶止咳化痰。柴胡枢利少阳。旋覆花降气化痰。芦根清热生津。疫毒蕴结,灼竭气血,则气血运行不畅,血行瘀滞,故予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整方集清热解毒、苦寒攻下、凉血化瘀于一身,体现了“截断扭转”之意。二诊,患者停用激素,病情趋稳定,脱离危重期。呃逆好转,故去旋覆花。患者重咳嗽咳痰、发热好转,但大便仍然燥结,考虑余毒未尽,仍少量鼻涕,考虑表邪留恋,除毒务尽以防邪毒复燃,故继续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的基础上,柴胡减为9g,加淡豆豉、焦栀子,加强解毒散邪之效。以上临床案例来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jb/1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药性味口诀大全,史上最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