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请问医生儿童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1354.html

一说到身体问题可能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肝火旺或者体寒,其实湿热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因为学习、工作繁忙,不按时吃饭,脾胃出现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脾胃湿热。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脾胃湿热。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也被称作是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饮食不当、过食肥胖,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其次,我们要知道的就是脾胃湿热会引起哪些症状。

便秘

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脾胃湿热也会造成便秘的情况。这是因为人喝进去的水喝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脾胃来进行消化处理,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那么自然消化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导致便秘。

脸色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

《黄帝内经》中,“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睡眠不好

脾胃湿热的人往往也会出现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古文中也曾经写过“胃不和,卧不安”,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睡眠质量一直不错,但是突然开始睡不着觉,或者睡着之后多梦、容易醒,那就很可能是脾胃出了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

脾胃湿热时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机体失常的情况,比较明显的就是人没有精神、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心悸心慌等。如果你常常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脾胃湿热的原因。

当然了,如果你没上述症状,那么恭喜你了,如果有3~4个症状的话,那么祛湿,已经是你的头等大事了。这也是今天最后要告诉大家的内容,祛湿的良方。

湿热的调理,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治疗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那么对于脾胃湿热呢?《藿朴夏苓汤》是你祛湿的不二选择!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热病邪在气分而湿偏重。

方中藿香具有抗菌、抗病毒、助消化、解痉、镇痛、镇吐、抑制胃肠推进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正常化、抑制锌异常所致的肠道损害等作用;杏仁、半夏、白蔻仁等具有平喘、镇咳、化痰等功能;厚朴、半夏、蔻仁等还有助消化作用;茯苓、泽泻、猪苓、苡仁等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淡豆豉具有降温作用。全方用药照顾到了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而利湿作用过之。

《藿朴夏苓汤》集治湿三法为一方,外宣内化,通利小便,若是调理脾胃湿热,此方绝对是一剂良方。但是在运用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中医的原则——辨证论治。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你体内这么寒,不胖才怪!中医上如何祛湿驱寒?

2、当失眠伴有便秘、腹泻,遇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那都不叫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dougua.com/ddqyx/13713.html